2000多年前,西汉出使西域的张骞,打开了长安与欧亚各国之间一条横贯东西的贸易通道;如今,伴随着一列列中欧班列(西安)的汽笛声,一箱箱来自全国29个省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在西安港集结分拨,“走上了”安全、快捷的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
自2013年11月28日第一趟中欧班列(西安)从西安港发车,到2020年7月1日西安至杜伊斯堡、马拉舍维奇中欧班列(西安)公共班列常态化开行,目前为止中欧班列(西安)已有15条国际货运干线,服务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欧亚地区全覆盖的国际运输网络,构建起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成为稳定供应链的重要保障。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西安)共开行1667列,是去年同期的2倍;运送货物总重130.1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9倍,开行量、货运量稳居全国前列。在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高质量开行排名中,今年中欧班列(西安)连续6个月居全国第一位。
成长与蝶变
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要求,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等产业,通过“拓展西安陆路口岸铁路监管功能,推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发展”“提升中欧班列(西安)辐射能力”等创新互联互通机制。近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依托西安区位交通优势,发挥西安港门户枢纽地位,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全力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高质量、市场化、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作为西北地区的“领头羊”,陕西省自身的经济直接影响着西北地区乃至更多地区的经济发展。而长期以来,与东部沿海相比,陕西发展外向型经济受制于物流成本高企,无法很好地实现引进来、走出去。中欧班列(西安)高频次稳定开行,有效打破了陕西在国际运输上存在的瓶颈,使陕西更深层次地融入到国际贸易往来的“大家族”,也为陕西与其它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平台。
多年来,从西安港出发的中欧班列(西安),已成为全国开行班列城市中线路最全、覆盖最广、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国际货运班列。据悉,目前,西安港与青岛、宁波、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合作开行了陆海联运班列。中欧班列(西安)常态化开行15条线路,服务丝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了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货源在西安港进行集散分拨,省外货源超过70%;进口货物70%以上由西安分拨至全国,西安港已成为辐射全国、连通欧亚的国际中转枢纽港。
数据显示,2019年,中欧班列(西安)继续保持了高质量、高频次的开行态势,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开行2133列、增长70%,开行量、满载率、开行吨位、客户满意率等多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西安)更是在疫情期间逆势上扬,一季度共开行656列,是去年同期的2.3倍。
据了解,西安国际港务区不断提升西安港国际中转枢纽港的集结分拨能力,宽轨直达、统一运单、全城通港、政策兑现进大厅、可信身份认证、税收服务直通车等首创举措持续优服务,借助数字技术搭建中欧班列(西安)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中欧班列(西安)打造出一条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为陕西国际贸易畅通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一季度,陕西进出口总值862.59亿元,累计增速高于全国6.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列西部省份第2位。
坚守与抗疫
4月26日,一车装满光伏组件产品的中欧班列(西安)火车从西安发往欧洲,预计20天后到荷兰鹿特丹分拨中心。这是位于西安的光伏生产企业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通过远距离跨境铁路运输实现组件交付。据了解,过去,该公司的光伏产品主要通过海运完成,但由于海运受疫情影响,隆基绿能经过细致评估中欧班列(西安)的运输全过程,最终认可了这一备选方案,并成为此后隆基绿能交付欧洲客户的常态化物流方式。
同时,中欧班列(西安)也为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按期完工立下“大功”。2月下旬,8个40英尺集装箱的橡胶跑道,陆续从意大利阿尔巴镇启程,在杜伊斯堡分4批搭乘稳定高效的中欧班列(西安)从欧洲回程班列抵达西安。
而这些,只是疫情期间中欧班列(西安)不断开拓货物新领域、实现逆势增长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西安国际港务区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主动发挥中欧班列(西安)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担当,联合海关、铁路等部门制定多项应对举措和便利措施,特别是创新性地推出了中欧班列(西安)“绿色通道”,推进公铁联运、铁铁联运,全力确保中欧班列长安号稳定顺畅开行。
疫情期间,西安国际港务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保中欧班列(西安)平稳运营,与铁路、海关等部门同心协力,全力打造铁铁联运的快速集货分拨中心。如,依托西安集装箱中心站,加大与全国各中心站合作,共同联系后方车站,疏导因公路运力紧张而滞留的中亚、中欧货物使用铁路运至西安,优先搭乘中欧班列(西安)运输。针对困难货主企业采取减免场站作业费、提升运输时效等措施,充分缓解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货运压力,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优势。同时,加大回程班列组织力度。深化与中铁集装箱公司合作,加密回程班列开行频次,联合西安海关、新筑车站和中铁联集西安分公司,加快国内外铁路到达货物在西安中心站的中转时效,特别限时完成中欧、中亚回程物资的中转,助力疫情期间各类物资供给。
据悉,西安海关与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和集装箱中心站积极对接,推动班列运行模式从以国内货物为主向以外贸为主的管理理念转变,重新划分海关集中作业平台,提高集中作业能力;优化查验货物吊装作业流程,利用夜间时间集中调箱,大大缩短货物查验准备时间;推动铁路和海关的信息化系统整合,避免企业为办理出站手续往返跑路。
集结中心与未来图景
2019年3月,《共建“一带一路”(西安)陆海联运大通道倡议》发布,提出发挥西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集散八方、辐射全国的地缘优势,采取“公转铁”“水转铁”等联程中转或合作开行的方式,聚合货源向西安港集聚出发。
7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将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5个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其中,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建设拓展了我国向欧亚地区的跨国物流和贸易,提升了陕西经济对外开放水平,凸显了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枢纽地位,在陕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陕西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支持便利转关、施行舱单归并、减轻企业成本……不久前,陕西省也已经推出9条相关措施支持中欧班列(西安)优化运营组织、提高通关效率、带动产业聚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进一步发挥向西开放战略通道作用,助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
据了解,目前,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进展顺利,34个核心项目中已有新筑综合物流中心、西安综合保税区等8个项目建成运营,其他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已形成“运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接续格局。
有相关专家认为,要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应深度挖掘国内外市场需求,加快东行海铁联运大通道建设,持续提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枢纽功能。积极接洽国内东中部地区的制造业城市,推进与东部沿海港口的深度合作,拓展海铁联运线路,完善公铁联运体系,助力兄弟城市尽快融入全球制造业体系的同时,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形成合理的货品结构。切实发挥西安国际中转枢纽功能,加大与东亚、南亚和大洋洲等国家合作,为构筑世界多边贸易格局贡献陕西力量。充分发挥西安国际港务区指定进口口岸及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功能,开发汽车、粮油、板材等回程大宗稳定货源,提升中欧回程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集结功能。
“西安港将在全球布局海外服务基地,今年年内建成3个海外服务基地,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为‘长安号’境内外往返对开和货物在境外的高效集散提供支撑。”据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介绍,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充分发挥“西安港”门户枢纽地位,联手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物流集团、中铁集装箱公司等大型央企,充分发挥央企货源、网络等资源优势,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长安号”公共班列,同时持续加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陆续开行“晋西欧”、“闽西欧”、“湘西欧”等新线路,以通道促贸易,聚产业,依托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生产加工中心、金融中心、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贡献陆港力量。